从“一禁了之”到“一湖一策”,石首探索湖泊保护之道——鱼草平衡 水清湖活

作者: | 来源:湖北日报

2023-04-17 14:51:46

石首老河四大家鱼原种场有万亩水面,禁捕之后,水质明显改善。这原本是件高兴的事,可场长黄力国却乐不起来——“过度”保护之下,鱼多了,草少了,水质难以提升,效益上不来。


在石首,曾像老河这样“迷茫”的湖泊,还有40多个。

自长江大保护以来,湖泊保护成效显著。随着保护的深入推进,湖泊治理进入新阶段。

如果说,以往的保护方式是从外部控源截污,那么,现在更大的考验在于守护湖泊内部生态系统的平衡。

如何做好“守护好一湖碧水”的后半篇文章?石首作出了新的探索。

“一禁了之”的尴尬

今年初,石首上津湖渔场场长欧阳海与主管部门签订了一年一度的生态责任状,要求“水质达到Ⅲ类”。

这可让欧阳海犯了难!

上津湖是自然保护区,有2万亩水面,自2017年起实行人放天养,不允许捕捞和垂钓。渔场十几名员工唯一的职责是:保护水质。

为了守护一湖碧水,十几号人吃住都在保护区,全年无休,轮流上岗,24小时巡逻,防止有人投药电鱼。

去年除夕夜,巡湖员付本凡放弃与家人团圆的机会,巡湖到天亮。

“军令状”之下,大家丝毫不敢懈怠,湖泊水质也如他们所愿,向好的方向发展,水质从劣Ⅴ类上升到Ⅳ类,部分时段、部分区域水质达到Ⅲ类。2021年,荆州日报记者拍到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青头潜鸭”,在上津湖水面嬉戏的珍贵画面。

看着水质一天天变好,欧阳海以为:只要按照这样的方式保护下去,水质一定能达到Ⅲ类以上。

不料,好景不长。

2022年8月的一天清晨,欧阳海一起床,睡眼蒙眬之间,发现远处湖面飘着许多白色物体,定睛一看,竟是成片的死鱼。

有人投药网鱼?欧阳海立即找来巡湖员询问,被告知“没发现异常”。

接连几天,湖上死鱼越来越多,水面浑浊,臭味扑鼻,周边老百姓怨声载道。

请来水产专家诊断,认为最大的可能性是:鱼群密度过大,遭遇高温后,出现缺氧性死亡。

从那时起,上津湖的水质时好时坏。

上津湖的境遇,并非独有。3月23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位于石首调关镇的中湖渔场采访,眼前的湖水并没有想象中那样清澈,浅水之下,大量鱼儿清晰可见。“鱼太多了,每隔一段时间要投入大量草籽。”渔场负责人介绍。

石首是长江大保护的前沿阵地,长江穿境而过,有大小湖泊45个。长江实行全面禁渔以来,湖内鱼群数量显著上升。但也带来新的问题,草食性鱼类增长速度过快,让沉水植物遭到破坏,湖泊降解污染能力下降。

“虽说截断了外源污染,但内部生态平衡被打破,湖泊治理依然是失败的。”石首市委书记王敏认为。

“一湖一策”合理捕捞

改变“一禁了之”,石首开始新的探索。

石首请来中科院水生所大水面生态净水渔业研究中心专家,对全市45个湖泊进行深入调研和评估。

研究中心认为,每个湖泊的地理位置、成因、功能都有所不同,不能用“一刀切”的治理方式。

给45个湖泊“画像”。将其分为三类——上津湖、中湖、胭脂湖等属保护区,按照国家规定实施全面禁捕;陈家湖等3个湖泊处在中心城区,定性为景观型湖泊;其余的39个湖泊均为生态发展型湖泊,实施人放天养。

2019年,石首出资并设立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首农投公司”),负责三类湖泊的保护、管理、开发和运营。

39个生态发展型湖泊,成为探索新方案的主战场。

一个健康的湖泊,应是一幅水、草、鱼、虾、浮游生物和谐共生的画面。每年初,石首开展增殖放流,恢复和增加鱼类种群数量。去年,全市投放鱼苗250万斤。对于水体交换缓慢的湖泊,适当投放螺、蚌、草籽等,保持水体生态平衡。同时启动投资6.8亿元的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工程,进行一体化保护。

不断的补给之下,湖泊呈现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可是,鱼儿只增不减,如何是好?

去年初的一则新闻,给了石首一剂强心针。

“禁渔不是不养鱼、不捕鱼,而是怎么养、怎么捕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公开表示,阶段性、计划性、精准性地实施捕捞,对长江生态保护非但无害,还具有积极意义。

曹院士的一番言论,击中石首的痛点。

在省级主管部门指导下,农投公司对39个生态发展型湖泊,实施一湖一策,充分考虑每个湖泊的大小、深浅、水质等特征,量身定制捕捞时间、数量、品种、方式。

黄田湖水面面积2550亩,每年7月和12月,组织专人进行两次定额捕捞,青鱼、草鱼、鲢鱼起捕规格不低于每条2公斤,捕捞网具网目尺寸不低于8厘米。

“经监测,合理捕捞后,水生态趋向平衡,湖泊水质稳定在Ⅳ类以上。”黄田湖渔场副场长雷光军说。

生态鱼身价倍增

看着湖泊生态日渐向好,农投公司总经理易沫高兴之余,还在盘算一件事——

要保持湖泊的生态平衡,注定捕捞数量有限,公司效益从何而来?几百名职工的收入如何保障?

“靠品质取胜。”在易沫看来,这是唯一的出路。

老河四大家鱼原种场有万亩水面,产出的四大家鱼曾“包揽”了当地餐桌。“高密度养殖方式,产量虽高,但不可持续。”农投公司总工程师刘维森说。

如今,老河原种场推行多样化立体养殖,上层养青鱼,中层养草鱼、黑鱼,底层养花白鲢,鱼儿和谐共生,水资源得以充分合理利用。目前,7个淡水鱼品类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其中“荆楚老河”最知名。在全国最大鲜活水产交易平台——广东环球水产市场,“荆楚老河”生态鱼享受“免检”待遇,价格高出市场均价一倍。

鱼的数量少了,身价却高了。“去年石首6大国有渔场销售5200万元,是之前的15倍,纯利润1600万元。”易沫说,这是多赢的结果。

湖泊价值远不止如此。三菱湖位于桃花山镇,过去因缺乏整体规划,风景藏在深闺中。4年前,湖北文旅集团对这片有山有水的好地方“一见钟情”。今年初,三菱湖水上休闲垂钓项目建成,沙滩浴场、恒温游泳馆正在规划中。

一湖带一片。三菱湖与周边桃源小镇、红军学校等景区联动,形成“山体项目+水上项目+研学”联合体,高峰时每天接待游客2万多人。

湖,还是那个湖,换了一种发展方式,效果大不同。

看到周边的湖泊保护与发展比翼齐飞,欧阳海充满信心:“国家已经对保护区开展生态捕捞试点,随着政策的不断调整,可以预见,未来上津湖一定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党报聚合云媒体

荆州日报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