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7年,黄石这位“黑老板”变成了“绿老板”……

作者: | 来源:黄石日报

2023-09-25 15:36:42

山一重,水一重

放眼一望雾蒙蒙

初秋时节

时隔7年

再次重返阳新县洋港镇月山

漫山遍野已是硕果累累的油茶林

2016年的秋天

海拔500余米的月山上

还有不少“秃顶山头”

有人在挖机开辟的山丘上

种下了苗木、油茶

期待成林后的收获


也是这一年秋天

43岁的洋港人柯愈林在茶林坪

种下油茶、果树

昔日的煤老板摇身一变成了新农人

如今

经过无数次失败后重来

这片400余亩的天地里已林深叶茂


“我以前是挖煤的,煤炭很黑,

有人开玩笑说

我是‘黑老板’变成了‘绿老板’。”

时隔7年再次相见

柯愈林呲牙一笑

关停煤矿 遭遇困境

洋港镇东与江西省瑞昌市肇陈镇相连,南与江西省武宁县泉口镇为邻,北与江西省瑞昌市洪一乡毗邻。鸡鸣两省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作为典型的口子镇,这个只有4.7万人的小镇,其中农业人口就占了3.9万人。

历史上,洋港镇因地底下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而闻名。这个小镇曾经因煤成为鄂赣边界的一个“明星乡镇”。高峰期,洋港镇一带,许多人或多或少都跟煤沾点边。

“那时候,只要手里有点钱,都可以入股大小煤矿,一万两万也不嫌少,几十万上百万也不嫌多,只要不出意外,基本上不会亏损。”洋港镇人柯先生回忆说。

曾经,这里因煤兴旺,商场林立、煤场遍布,全国各地的运煤车络绎不绝,在上世纪80年代至2010年前后,洋港镇煤炭产业还十分红火。

2016年前后,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的深入,根据上级有关政策,洋港镇关停煤矿。

山上沉寂了,洋港镇区失去往日的繁华。

失去了经济支柱,洋港镇的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昔日的街头变得冷清,因煤而起的产业链条彻底断裂,许多煤老板纷纷转行或者外出,在煤矿打工的当地人不得不选择外出谋生。

一方面,政府部门配合上级关停大小煤矿,并进行生态修复治理。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包括民间都在积极寻找出路,试图走出关停煤矿的“阴影”。

种下绿色 探索转型

月山位于鄂赣交界,属于洋港镇田畔村,最高处海拔有500多米,只有到过月山的人,才知道什么叫“山光、水稀、田瘦、人穷”。

100多年前,月山人就散住在大小四个山头,形成四个小组,最高峰有200多户、600余人。

尽管这里交通闭塞,但由于山下有煤矿,山上有丰富的竹木,村民靠挖煤、编竹具等勉强维持生活。

“去镇区买点油盐,一般大清早去,下午才能回。”洋港镇田畔村党总支委员阚海峰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交通不便带来了小孩读书难、村民看病难等问题,很多村民纷纷举家外迁。2002年,因为山上缺水,阳新县启动了月山搬迁计划。

2006年,200多户居民从山顶搬到山脚或者搬到镇区定居,月山上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和4万多亩山地。

2011年的一天,渺无人烟的月山来了一个人——湖北宗鸥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石教刚。

在外经销药材的石教刚看到这4万多亩的荒山喜出望外,决定在这里“大干一场”。当年年底,石教刚与田畔村签下了租赁月山的合同。

2012年开春,沉寂多时的月山开始活跃起来:一台台机械欢快地穿梭在山场之中开垦,翻新泥土;村民们一手拿着小铁铲,一手拿着知母、瓜蒌等药种,一字排开忙碌着,这些药材将定向供应给汇仁、修正等大型药厂。

2016年,石教刚又陆续在月山上开始大面积种植白玉兰、桂花树等名贵苗木。

洋港人柯斌在月山上种植的2500亩油茶也已结下硕果。一颗颗油茶果吸风饮露,长得比乒乓球还大,期待着深秋的丰收。宗欧公司的2000余亩苗木基地,村民们忙碌着修剪、补苗,成片的白玉兰和桂花树蔚然成林,不时有大货车上山运苗。

这是洋港镇探索“绿色转型”的一个缩影。

洋港镇耕地面积3.8万亩,山场面积17万亩。该镇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秀美洋港”建设目标,着力打好“生态牌”,奋力书写“绿色答卷”。

近年来,洋港镇大力开展荒山绿化、植树造林工作。截至2023年初,全镇复绿面积518.6亩,栽种侧柏、大叶女贞、马尾松等6种树种共计12.7万株。

逆势突围 奔赴希望

这些天,柯愈林为家庭农场的产业路忙碌着,他的那辆开了近十年的广本,满车都是泥巴。

“经常在山路上跑,脏就脏点,也懒得洗了。”晒得满脸黝黑的柯愈林笑着说。

7年前的秋天,在茶林坪,43岁的柯愈林还像个小伙子,也没现在这么黑。他带着妻子程光华在这片海拔不到200米高的山头上种杂柑、梨子、桃子、杨梅,眼中有光。

一晃7年过去,柯愈林变成了50岁大叔,头发也变得稀疏。但他多年的努力终于迎来回报,茶林坪的100亩果园,果树长势良好,前不久卖了一批脆冠梨,“小赚”了一笔。

个子不高的柯愈林之前是个煤老板。像很多同龄人一样,他17岁就下井挖煤。凭借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柯愈林从打工仔变成了小煤老板。

喜欢读书看报的柯愈林未雨绸缪,2011年左右,柯愈林将自己的一处煤窑卖掉。用这笔钱,他承包了茶林坪的荒山。

煤老板变“农老板”,隔行如隔山。一开始,柯愈林种西瓜,失败。后来,又陆续种了很多种水果,依然是失败。经历了多次失败后,根据农业专家的建议,他改种梨子、桃子、杨梅,发展起洋港镇境内规模最大的果园。另外,他又发展了300余亩油茶。

2015年,柯愈林注册了鼎丰家庭农场,并在山上修建了蓄水池,在农忙时节和儿子柯扬扬以山为家。

目前,家庭农场的150余亩油茶进入丰产,亩产值2000元,一年有30余万元收入。

“茭白种下去,穷根拔起来!”2019年引进的浙合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已建成覆盖坳上、洞下和黄坪等村的高标准茭白基地600亩,基地产出的茭白肉质紧实、味道清甜香脆,日产近10万斤,亩纯收入1万元以上,累计带动就业1万余人次。

好山好水出好茶,一片好茶富一方。洋港镇华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茶叶面积近千亩,种植品种有白叶1号、黄金芽、福鼎大白等,年产红茶1.2万斤,纯利润300多万元。

除此之外,洋港镇洞下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投资约3.2亿元,按照4A级标准打造了面积达204.43公顷的百洞峡景区,集山地运动、康养度假和峡洞探秘开发为一体,奇洞多、泉水清、景观美、概念新。可喜的是,今年“十一”期间,景区将开门迎客……

围绕绿色产业求发展,助力“点绿成金”惠民生。曾经因关停煤矿“沉寂”多时,如今,经过卓有成效的“绿色探索”,洋港镇形成了折粉产业、茶产业、茭白产业、花菇产业等特色循环产业和生态旅游业。

正如洋港镇党委书记成传托所说,只为发展找办法,不为落后找理由,对标学习找差距,敢与强者争高下,书写洋港高质量绿色发展新篇章。

党报聚合云媒体

荆州日报APP